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省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四平市民政局   2019-12-25 09:57:00   来源:四平市民政局
『联』与『动』上下功夫撑起留守儿童保护伞

  四平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实践“五有五化”工作模式,构建工作有机制、服务有队伍、实施有阵地、活动有项目、参与有机构,实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制度化、网络化、常态化、多元化、专业化。 

  工作有机制,组织保障制度化。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了市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凝聚部门合力,做到信息数据共享、议事渠道畅通、部门责任明确。在落实上实现了部门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工作上实现了同轴共转、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联动上形成了纵向连到市、区、镇(街)、村(居),横向连到相关部门的关爱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关爱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有阵地,工作开展常态化。在机构改革中,市民政局成立了市儿童关爱保护中心,负责全市儿童福利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市救助管理站挂牌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及时接收、救助无人监护或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的困境儿童,做好临时监护工作。县(区)依托福利机构建立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村(居)试点建设“儿童之家”,形成了“市有示范、县区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社有家”的四级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同时,针对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利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卫生学校、市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建设了包含兴趣培养、相伴读书、亲情陪伴、义诊治疗4种类型的爱心基地并挂上统一标识。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与餐饮、服装、影院等单位设立“爱心商家”关爱基地,儿童凭“幸福儿童卡”,可随时享受到爱心商家的减免优惠。 

  服务有队伍,关爱服务网格化。全市从党员干部、网格员、“大学生村官”、村小学教师中选配21名乡镇(街道)督导员,191名村(居)儿童主任,建成了“市有机构、区有专人、乡镇有督导员、村社有儿童主任”的四级儿童关爱保护队伍。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了包含25个社工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共计5700余人组成的社会服务队伍,深入城乡社区开展爱心救助、结对帮扶活动。依托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五老”爱心人士等建立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护、心理疏导、成长体验等活动,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 

  参与有机构,精准服务专业化。为解决社工组织少、力量薄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能力不足等问题,四平市利用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孵化了18个社会组织,助推全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向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彩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培训和指导儿童工作志愿者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关爱服务。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支持专业社工组织的工作。司法、红十字会、消防大队等部门志愿者和社工,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法律、安全、临时救助等方面帮助;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依托“校外辅导站”“青少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展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 

  活动有项目,服务载体多元化。民政部门实施的“奉献爱心·呵护成长”关爱项目,公安部门实施的“平安小区”“护苗行动”工程,教育部门实施的“学校二课堂”关爱项目等,已经成为儿童关爱保护的品牌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化服务项目,“爱心午餐行动”帮助614名困难学生解决了午餐问题;“慈善助学”为37名考上大学的困境学生每人资助3000元;“情暖童心·爱在四平”为316名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送去关爱和帮扶…… 

  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积极联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把各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关爱保护的工作优势,在“联”与“动”上不断深化“对口式”“接力式”“协同式”服务,共筑关爱保护共同体。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