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促进工作、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使民政工作在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9年,市民政局共承办政协提案3件,内容涉及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发展、在各种医院开展“一站式”服务三个方面。经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认真办理,委员答复满意率达到100%。其主要做法是:结合提案办理情况和工作实际,逐步探索出“三三”制工作法,即以“三到位”提高办理能力,以“三联系”提高办理质量,以“三沟通”提高办理满意度,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得到较好体现。
(一)以“三到位”,提高办理能力
一是认识到位。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提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承办工作作为落实为民政策、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提案的办理,提升民政工作的质效。
二是领导到位。市政府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议后,市民政局立即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承办科室具体抓,经办人员专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责任到位。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提案的办理工作,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明确每件提案的主办科室、协办科室、分管领导、办理时限,确定专人负责跟踪督办和答复工作,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保质量”,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与年终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二)以“三联系”,提高办理质量
一是与政府办公室议案科联系。第一时间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并准确掌握提案的数量变化,涉及的相关单位,提案办理原则、要求、流程、方式等情况,并主动汇报办理进度、方法和建议,提高办理的精准度。
二是与协办单位联系。加强与协办单位的沟通,加强内部相关科室间的协调,深入细致地研究委员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保证了提案办理的质量。
三是与非协办单位联系。委员提出的问题有的涉及面广,单一部门难以抓好落实,主动向提案涉及的非协办单位征求相关意见,及时给予提供帮助和指导,加强联系,密切协调,合力推进相关工作。
(三)以“三沟通”,提高办理满意度
一是办前沟通。承办科室主动与委员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面对面沟通,倾听委员心声,准确了解提案内容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办理提案的重点,增强办理的针对性和效果。
二是办中沟通。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委员进行进一步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委员参与问题整改的全过程,及时完善答复意见。
三是办后沟通。面对面进行答复后,通过实地调研、座谈沟通、电话联系等主动措施,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共同研究落实办法,争取委员的理解和支持。
二、提案办理落实情况
王艳杰委员的《关于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提案》(第031号),对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地建议,目前都已落实到位。一是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编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业建设用地,确保设施用地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得到落实。对非营利性养老、医养结合项目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土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二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养老机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在养老服务领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养老服务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增值税、所得税优惠;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相关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了我市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依据养老机构实际服务老年人数量,通过调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发放方式,实现 由“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对新建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服务大院给予适当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助,帮助其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针对经济困难、失能等老年人通过合理认定、分类施补,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度。
常红生委员提出的《关于农村互助院发展的建议》(第206号),对农村互助院的发展提出了较好地建议,建议十分符合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际,也一直是我们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一是强化创制提供政策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养老服务普惠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市民政局印发了《四平市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整合改造和农村养老大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完善政策支持、运营管理机制、社会联合救助、关爱服务等方面,立足 “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有效指引了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二是实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计划。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撤并一批、转型一批”的原则,从2018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整合改造计划,优化结构布局,改善设施条件,有效衔接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政策,统筹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将农村社会福利中心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托底作用,增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辐射能力。三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在行政村或较大自然屯建设农村养老服务大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功能完备、制度健全、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的农村养老服务平台,让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2018年,新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18所,行政村建有养老服务大院达到50%以上。四是开展关爱服务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社会化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视探访制度,加强农村经济困难家庭高龄失能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重点防范生活安全风险。力争到2020年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基本制度全面建立,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关爱服务普遍开展,养老、孝老、敬老的乡村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五是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特困人员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将逐年提高。六是落实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补贴制度。市区每建设一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市级财政给予建设补贴3万元,区级财政每年给予运营补贴5000元。对建设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20万元的补贴。对已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万元,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郝锡联、周晓馥委员提出的《关于在传染病院结核病院和四平市社会精神病院等医院开展“一站式”服务的建议》(第213号),对各类医院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出了很好地建议。根据省机构改革方案规定,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职能已明确划转至医疗保障部门。关于定点医院也进行了明确:各地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暂不做调整,维持原有格局,待2019年12月过渡期结束后,由医疗保障部门在现有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中适当调整。
三、办理答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重要职能,谋党委政府之所想和急人民群众之所需的重要体现,既凝结着社会各界精英的睿智,还代表着民心所向。下一步,市民政局会更加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把政协提案作为引领民政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开拓新思路,开创新举措,赋予民政工作更加适合新时代新形势的新内涵与新动力。
四平市民政局
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