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发〔2024〕15号
尊敬的张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吧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提案所列问题切中四平实际,所提意见建议极具参考价值。我局经认真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2021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专门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四办发〔2021〕14号),从夯实基本生活救助、统筹专项社会救助、健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完善急难社会救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强化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全面细致地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以及各部门职责,为我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此后,我市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各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8+1”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形成了多元化社会救助格局。举例来说,利用慈善资金,委托公益慈善组织开展面向市区的“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每年都有大约250名失独失能老人、300名困境儿童受益,弥补了财政能力不足的缺陷。
二是社会救助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按照《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要求,人社、教育、住建、卫键、医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在各自领域范围内积极开展救助工作,都较为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2023年,人社部门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工作全部超额100%以上完成省定目标。教育部门落实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资金投入都较上年明显增加。住建部门对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采取实物配租或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施救助。卫健部门要求各医疗机构合理治疗,规范收费,对“三无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推诿或拖延救治。医保部门落实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全市脱贫人口全员参保,累计报销11万人次18968.5万元。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强化协作与配合,民政部门及时向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提供困难群众信息,协同开展救助工作,使社会各方面的救助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
三是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从今年1月起,四平市辖区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月人均66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年人均47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和14.6%。实现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有效纾解了全市5.8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困难。为此,中央和省下拨给我市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增加了1111万元,市财政也将多配套资金280多万元。
四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救助效率,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定期核查排查,坚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公开公示工作,提高了群众知晓率、满意率。多次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加强了救助资金管理。开展了社会救助领域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解决了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
提案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有着深刻体会:
一是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足。2021年以来,国家、省财政拨付的社会救助资金出现明显缩减,我市财政配套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救助资金使用需求,导致两区出现低保金、特困供养资金以及残疾“两项补贴”延迟发放的情况。临时救助资金严重缺乏,导致临时救助政策难以落实。
二是救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社会救助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和省所拨付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应承担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近年来,民政部门组织开展“99公益日”慈善募捐活动,募集了一定的资金,也开展了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项目。但毕竟资金有限,对于缓解财政压力作用不明显。
三是救助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目前民政部门掌握的困难人口信息仅仅与住建、教育、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少数几个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人社、司法、总工会、妇联等社会救助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还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出现各自为政、重复救助的现象。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四平市区内的社工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相对活跃,参与社会救助与志愿服务活动较多,社会反响较好。但在各县(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活动较为鲜见。政府购买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方面比较薄弱。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部署,未来几年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政策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
(一)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充分利用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现数据共享制度化、常态化。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建立信息完整、动态更新的救助对象数据库,为相关部门进行精准救助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二)继续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执行好省定城乡低保最低指导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上年度低保标准的1.3倍。同时,继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三)强化统筹各部门救助资源。进一步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应急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将上述救助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强化激励措施,促进政策落地,推动完善多元化社会救助格局。
(四)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扶持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岗位、政策引导、提供工作场所、设立基层社工站等方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动员引导慈善组织加大社会救助方面支出,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推进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救助,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
以上答复,希望今后您能够持续关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采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平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