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省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四平市民政局   2025-03-26 09:21:00  
关于《四平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的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精准化、规范化水平,增强惠民实效。市民政局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于2025320日印发《四平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为方便群众了解政策、参与监督,现就有关事项解读如下: 

  一、政策出台背景 

  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20216月,国家民政部印发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202112月吉林省民政厅印发了《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20251月省民政厅开发的“吉林省社会救助全流程经办服务平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省民政厅要求设区的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二、文件依据 

  (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二)《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吉民发〔202150号); 

  (三)《中共四平市委办公室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四办发〔202114号) 

   三、主要内容解读 

  《实施细则》内容主要包括总则、申请受理、综合评估、审核确认、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管理和监督、附则共计八章四十三条,围绕兜底基本民生底线的工作目标,细化政策条款,调整滞后条款,优化操作条款,增加改革条款,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和细化: 

  一是创新多维评估机制,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全面提升‌。建立低保对象认定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是低保认定办法的重大改革,是《实施细则》最突出的创新措施,即改变以往低保认定从简单地以家庭收入、财产为衡量依据的二元模式转向多维度精准评估,统筹考虑家庭收入、财产以及刚性支出、劳动能力等因素,核算家庭困难系数,认定低保家庭类型。既强化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又避免“一刀切”导致的“漏保”或“错保”问题,体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科学化、人性化、精准化改革方向。 

  二是优化分层分类准入机制,实现梯度化保障扩面提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推动社会救助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政策重点聚焦于“扩围、增效”‌,通过优化认定机制扩大救助覆盖面,放宽不计家庭收入核算条件,对于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因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本照护和基本住房持续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在计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核减,避免“一刀切”排除边缘困难群体。放宽财产核算条件,对申请家庭现金、存款、证券等可支配资金,由原来的人均不超过18个月低保标准‌放宽至‌24个月‌,缓解因短期储蓄导致资格不符的问题;对于有重病患者用于透析、放化疗必要治疗的家庭,允许家中有价值2万元以下代步机动车辆,平衡制度公平与实操灵活性,破除“有车即不符”的旧规,体现人性化救助原则;确保因刚性支出或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受限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通过上述政策调整,在坚持“应保尽保”基础上,实现社会救助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三是简化审核确认环节,打造极简救助程序新范式‌。明确县级民政部门可将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权限下放后,低保审核确认环节由“两级管理三级联审”简化为乡镇(街道)一级审核确认,减少审核层级,缩短办理周期,提高救助的时效性;材料减免与信息共享,对可通过政府服务平台查询和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的相关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取消非必要评议程序,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不再进行民主评议,避免因程序冗余延误救助时效;通过权限下放和流程简化,实现救助服务“就近办”“快速办”,依托信息化手段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认定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分层分类兜底保障全面升级‌。低保渐退政策全面升级,‌覆盖范围扩大,提出完善低保渐退政策,在对象上由脱贫攻坚期的实现就业家庭,扩展到所有低保家庭,确保收入改善家庭平稳过渡,防止“断崖式”返贫;待遇期限城乡统一,在待遇上由原来的城市低保继续享受12个月低保待遇,农村低保继续享受18个月低保待遇,统一调整为城乡低保均可继续享受18个月低保待遇,期间逐步降低补助直至退出,强化城乡救助公平性,助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衔接。持续执行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政策,残疾等级由一、二级扩大到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针对性解决其就业能力弱、照护成本高的问题,缓解家庭整体负担,体现对精神卫生与心智障碍群体的制度关怀,填补原有政策盲区,进一步增强低保边缘家庭获得社会救助的可及性。以上政策的调整,实现‌从“脱贫攻坚”到“防贫可持续”,渐退政策扩围与期限统一,推动救助从“攻坚期特惠”转向“常态化普惠”,强化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实现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型升级。 

  五是构建全要素整合机制,实现管理闭环无缝衔接。‌《实施细则》实现管理机制的系统化升级,形成覆盖低保工作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将管理链条延伸至‌申请受理、综合评估、审核确认、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管理和监督等全流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管理体系;细化操作规范,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与操作细则;有效整合现行有关低保工作的多个政策文件,形成全市统一的‌低保工作“一本通”操作手册‌,解决基层执行标准碎片化问题‌。《实施细则》全链条管理,破解基层工作中“重准入、轻退出”“重认定、轻服务”等问题,提升制度可持续性。 

  

   相关链接:四平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


[纠错]